电话:0471-2523629
邮箱:a15047240499@163.com
联系人:蒋先生
网址:www.04712523629.com
地址:呼和浩特市金桥开发区电子商务产业园区
- 作者: 内蒙古源生泰
- 来源:
- 日期: 2019-02-27
- 浏览次数: 6269次
2018年在京召开的中国青贮饲料大会上,美国陶氏杜邦农业事业部全球营养科学总监Bill Mahanna(墨翰拿)分享了一个新理念——高水分果穗青贮。什么是果穗青贮?有哪些优势?在美国发展状况如何?中国发展果穗青贮市场空间有多大?看看专家怎么说,国内先行者如何做。
美国牧场青睐果穗青贮
乳业发达国家,美国、荷兰、新西兰、法国、德国等,均把青贮玉米作为奶牛的重要饲料组成,美国高产奶牛日粮配方中,青贮玉米占到粗饲料的80%。当前中国规模养殖场奶牛日粮配方与美国基本相同,不过,由于青贮玉米质量差距大,奶牛单产水平低很多。
墨翰拿介绍,美国每年青贮玉米面积在4000万亩左右,占玉米总面积的7%左右。除了全株玉米青贮之外,美国还有3种成熟的高水分玉米青贮技术:玉米粒青贮、玉米棒青贮和果穗青贮。而美国牧场奶牛以应用全株青贮为主,占青贮玉米份额的80%左右,果穗青贮和籽粒青贮分别占15%、5%。近年来,随着籽粒破碎等机械功能不断升级,养殖企业越来越倾向于应用果穗青贮。
美国农场主种植青贮玉米直接与牧场对接,订单生产,他们会根据作物长势、玉米价格、土地面积、运输距离等,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青贮方式。
为什么推荐果穗青贮?
墨翰拿认为,除了应用广泛的全株玉米青贮外,果穗青贮是未来最主要的发展方向。据悉,理想的果穗青贮含水量在36%~42%,此阶段籽粒含水量在34%~36%;采用全株青贮,籽粒含水量在35%~40%,全株物料含水量可达60%~70%;而收获干籽粒,含水量必须降到18%~22%。
果穗青贮的第一个好处是收获时间较早,玉米已经完熟,收获时间比籽粒直收早两三周;第二个好处是不需专门的籽粒直收机械,可采用当前应用普遍的穗收机械,并降低后期烘干等成本,仅籽粒收获和牧场粉碎玉米两项降低成本25%~30%;第三个好处是奶牛的瘤胃淀粉消化率提高;第四个好处是收获产量比籽粒直收提高10%~15%;第五个好处是可采用生育期更长的品种;第六个好处是玉米芯和苞叶提供额外的可消化纤维。
既然淀粉含量对青贮非常重要,为什么不直接采用玉米粒青贮?墨翰拿表示,从干物质重量来看,果穗青贮原料中玉米粒占72%~78%,玉米芯占10%~20%,玉米苞叶和穗柄占6%~8%。由于果穗青贮原料中籽粒占80%左右,无论窖贮还是裹包,压实都较容易;而果穗青贮有玉米棒子、苞叶,糖分高,更容易发酵。
墨翰拿也指出了玉米粒青贮和玉米穗青贮的不足:由于酵母菌含量高,极易发热,有氧腐败风险高,必须添加专用青贮添加剂处理;同时,营养师需要根据发酵时间来调整日粮配方。
果穗青贮模式国内初探
“这是一种全新的玉米储存方式。”陶氏杜邦先锋的合作客户率先在国内进行果穗青贮试验。2018年,他们与土地托管专业服务商通过订单农业方式合作,在山东种植600亩先锋玉米品种,收获600吨果穗裹包青贮料。
“我认为果穗青贮有很大商机。对牧场来说,显而易见的好处有四点:首先是可替代精饲料压片玉米。相关专家表示,甚至不用对奶牛的日粮配方进行大的调整,可用果穗青贮料以1∶1替代压片玉米。其次,毒素含量低。试验样品送到美国检测,黄曲霉毒素B1含量低于9.1ppb、黄曲霉毒素B2和呕吐毒素未检出,符合美国奶牛饲料黄曲霉毒素AFT含量低于20ppb的标准。再者,样品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比压片玉米高两倍,这是反刍动物重要的营养指标。最后,试验中果穗青贮料破碎度高,可替代奶牛日粮配方中的部分短纤维——甜菜粕。”这位合作客户说。
他表示,美国全株青贮和果穗青贮的经验可借鉴,比如美国农场的种植规模大,收获机械先进,订单农业业态成熟,牧场距离近、窖贮条件好等。中国有自己的实际情况,采用何种青贮方式,要因地制宜。比如,黑龙江、内蒙古等地既有大片土地,也是国家鼓励发展畜牧养殖的地区,适宜发展全株青贮,而且国家对一定规模的玉米收贮有资金扶持;而玉米生产处于弱势的南方地区,牧场少,全株青贮条件不好;山东、河北等地有条件发展青贮产业,全株青贮就近与牧场对接,果穗裹包青贮可运送到南方,甚至出口日本、韩国等。此外,在肉羊、肉牛甚至生猪养殖上的果穗青贮应用试验也在进行。
他对种植户的建议是,玉米青贮要以订单农业为前提。从玉米品种、用药和用肥等管理到收获,有专业的服务商进行标准流程把控,质量稳定;收贮方与土地托管服务商合作,资金雄厚,可在短时间内完成收贮、顺利对接牧场。有了顺畅的产业链,才能实现价值。“在干物质量等要求达到标准的情况下,我们会现场测量含水量并及时收贮。每公斤果穗价格比常规收获高4~6分钱,对于种植户来说,利益是看得见的。”
玉米青贮,必须种植、收贮、养殖三方紧密配合,在良好的定价体系之下实现各自合理的利润。这也是业内共识。